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1-03-01 閱讀量:
在“3+8”板塊經濟體系框架下,除了加快蘭州新區開發建設,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容擴區和縣區園區建設以及蘭白都市經濟圈建設均成為《規劃》所重點關注的內容。
高新區
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增容擴區而言,《規劃》提出,將堅持以科技成果孵化、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導向,擴規模、建高地,到2015年,使高新區增加值由2010年的150億元增加到600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5%增加到25%.
未來五年內,一方面,我市將以高新區為平臺,構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高地,在高端制造業領域,突出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興信息產業、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業、航天技術應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延長產業鏈,打造新材料、光伏與光熱利用、風電裝備、低碳環保、生物醫藥、新興信息產業、航天技術應用、IT及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等10大產業集群,建設低碳環保與裝備制造、生物工程技術研發、軟件、新材料等5個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同時,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進程,推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建設,支持具有高增加值、高風險、高成長特點的創新型明星企業快速成長。
另一方面,將持續推進高新區實現二次創業,優化提升雁灘產業孵化核心區、開拓發展榆中盆地高新技術開發區產業基地,把高新區打造成創新創業要素聚集區、戰略型新興產業示范區和與國際創新發展接軌前沿區,爭取到“十二五”末,在榆中和定連地區建成科技新城。
經濟區
中國和中亞西亞
合作機構的重要集中區
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容擴區方面,將實施西進擴區和內涵擴張并舉,發展現代物流、總部經濟、科技研發、文化交流、教育培訓等現代服務業和輕工食品、生物醫藥、儀器儀表、數控機床等輕型制造業。到2015年,使經濟區增加值達到150億元,進入西部地區15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前5位行列。
具體舉措上,首先將拓寬合作新領域。吸引各類具有重大影響的國際機構落戶經濟區,爭取成為上:獻髯櫓略齔I杌購兔竇浠顧詰亍⒏鞣淺I杌怪匾嵋櫚木P躍侔斕兀ㄉ韞式渙鞔翱詡星。爭取中亞和西亞國家設立領事館,爭取其他面向中亞和西亞地區的國際組織分支機構、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代表處落戶蘭州,打造中國和中亞西亞合作機構的重要集中區。
其次,將推進交流新載體。組建以中國與中亞西亞區域合作為研究方向的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機構,設立訪問學者工作站,建立留學生交換與合作培養機制,促進與中亞西亞各國在地質礦產、能源開發、有色冶金、環境保護、沙漠治理、高原凍土、太陽能和風能利用、農業新品種選育、高效種養、旱作節水、疫病防治、農畜產品加工等領域聯合開拓市場。
再次,將擴大物流新業態。將西固東川、新城地區納入擴區范圍,統一建設。依托蘭州鐵路編組站、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蘭州鐵路貨運中心、蘭州“無水港”、蘭州公路集裝箱中心站等項目,建設蘭州國際物流產業園區,設立倉儲物流、出口加工、保稅區、青藏物流園區等,加快催生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新的重要增長極。
2015年
企業入園集聚度70%以上
蘭、白兩市向同城化邁進
按照縣域經濟發展指向,“十二五”期間,我市將實現各個縣區產業園區錯位互補發展格局。建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蘭州新區”與縣區園區合作的協作機制,按照“3+8”的模式,整合八個縣區產業園資源要素,明確功能定位,建立主打產業,形成各具市場前景的特色產業園區。加快推進工業企業“出城入園”,“十二五”期間具備搬遷條件的工業企業全部出城入園,集中連片發展。到2015年,全市企業入園集聚度將達到70%以上。
“十二五”期間,我市依據發展基礎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拓展蘭白都市經濟圈發展空間,優化產業布局,改善并增強城市功能,提升中心城市發展位勢,構建蘭白經濟一體化發展格局。優化區域交通運輸通道布局,促進各種交通方式的有效銜接和樞紐功能互補,確立西部交通樞紐和西北商貿物流中心地位。優化產業協作,拓寬優勢產業、主導企業以及技術、資本、品牌的市場領域,形成梯度層級分布的區域產業鏈,引導兩市在同一產業內的錯位發展。加大向西開放的力度、廣度和深度,加快建設高層次合作平臺。加強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和醫療衛生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積極推進社會和公共事業一體化發展。到2015年,使得蘭白都市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并向同城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