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1-10-25 閱讀量:
“即使房地產抵押品重度壓力測試下跌40%,覆蓋率仍高于國際通行的110%標準。”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昨日的最新發言,被外界解讀為“房價下跌4成,銀行扛得住”。但是,銀行系統的房貸“壓力測試”一直受業內詬病———這類測試多由銀行自行完成,指標不完善、過程不公開,或許只是“安慰劑”。羊城晚報記者詢問多名銀行業分析師,竟無人接觸過測試內容。編輯推薦閱讀
房貸不良率低于2%
19日,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CEO組織峰會上發言表示,中國銀行業經過多年體制改革,風險管控和抵御能力大為提高,針對外界擔心房貸是否會引起銀行大片壞賬。劉明康認為不會,原因有三:
首先,截至2011年8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包括土地儲備貸款、開發貸款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余額為10.4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比重為19.8%,遠小于歐美銀行;
其次,國內銀行很少用房地產貸款做證券化衍生品,管理相對嚴格;
最后,國內個人按揭購房貸款的“貸款房價比”普遍低于80%,按揭平均“償債收入比”僅為33%;而針對開發商的貸款中,平均抵押品的比例達到189%———換句話說,每100元的貸款,有價值189元的抵押品。即使房地產抵押品重度壓力測試下跌40%,覆蓋率仍高于國際通行的110%標準。這些都表明我國房地產貸款總體風險可控。”劉明康說。
他表示,到目前為止,包括農村信用機構在內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的不良率仍低于2%,不少地區繼續呈下降趨勢。
郭田勇:壓力測試需要改進
“這類測試只看房地產市場和房貸之間的關系。”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說,“但實際機制復雜得多。房價下跌40%,足以使宏觀經濟出現問題,很多以廠房、土地抵押的中長期經營貸款會變成壞賬,個人按揭貸款也可能出現‘斷供潮’。銀行也許扛得住開發貸款壞賬,但如果壞賬‘四面開花’呢?”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他也沒不了解壓力測試的計算公式,但可肯定其“需要改進”。“指標不能只考慮房價下跌的情況。房價下跌會把經濟增速拉下來,可能造成其他問題。所以壓力測試雖不能說沒道理,但需要更全面的衡量風險。”
實際上,今年8月劉明康有過更為樂觀的看法:房價下跌5成也不怕。財經評論家葉檀撰文稱此言是“虛幻的安慰劑”,由于房地產深具投資屬性,下跌5成意味著崩盤;此外,地產崩盤意味著地方融資平臺、地產相關產業都將出問題,銀行將出現大規模壞賬。
相關報道
劉明康:中國地方債總體可控
中國公共部門債務率在50%左右,仍低于60%的預警線
羊城晚報訊 記者曾頌報道:地方政府借債大搞建設,一直被視為金融體系的“地雷”。海外機構唱空中國上市銀行股也往往以此為“口實”———劉明康在論壇上稱,部分評級機構和投資分析人士“低估了中國深化改革的決心”。
劉明康表示,從債務規?,截至2010年末,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共計10.7萬億元,約相當于2010年GDP的26.9%,加上中央財政國債余額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債券等,中國公共部門債務率在50%左右,仍在60%的預警線以下,遠低于發生債務危機的歐美國家。
10.7萬億元政府債中,有8成來自銀行信貸,其中部分項目的現金流可以償債,銀行視為一般商業貸款在運作;其余均有對應的地方政府作擔保。“地方政府支出所形成的大量權屬是有效資產,具有一定的變現能力。”劉明康說。
劉明康透露,國家正在推進體制改革,健全地方財稅體系,要“建立起大眾看得到的清晰完整的政府資產負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