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1-08-25 閱讀量:
調控政策持續收緊,二三線城市"限購"政策雖然尚未落地,但北京中原通過網站及門店等渠道的最新調查反映出,二三線城市"限購"雖然對北京樓市的直接影響不大,但是對很多準購房者心里預期影響明顯。
在這份總樣本為3900人的調查中,表示因二三線城市"限購"政策會推遲買房的比例達到了60.6%,超過六成,而表示會加速買房,以規避政策影響的買房的人數只占12%,認為該項政策對自己購房計劃沒有影響的比例為27.4%.
超六成的準購房人因"限購"城市的擴大推遲購房,主要原因是要靜觀市場變化,確定更恰當的購房時機。而需求的大幅度降低勢必對交易量已經表現低迷的北京樓市雪上加霜,進而牽動商品房價下降?
調查數據顯示,如果限購擴大,目前預計價格加速下調的人達到了46%,但是認為不會大幅下調的也達到了43.7%.
按照住建部的標準,新的限購名單,是從國家統計局發布月度房價指數的70個大中城市中產生。因此分析機構基本上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預期限購城市的。北京中原分析認為,一旦限購不同城市將明顯分化,但整體來看,受影響城市的數量將占八成。其中20個城市(占比40%)將受到"限購"政策的明顯沖擊,成交量將出現明顯下降;22個城市(占比44%)將受到"限購"政策的一定影響,但影響程度不會太大,成交量將出現小幅回落;其余8個城市(占比16%),"限購"前后成交量將不會出現明顯變化。
若以現有數據分析二三線城市的"限購"影響似乎不難確定。但業內人士認為,人們對擴大限購后對房價的影響出現如此相悖的判斷或與目前限購擴容標準的不盡明確有直接關系。
21世紀不動產認為,二三線城市的限購擴容名單遲遲未出臺,源于限購標準的不確定。目前媒體披露的住建部限購擴容五大標準十分:。如"房價漲幅前列",并未給出具體定義,到底是前10還是前20抑或前30,彈性極大。又如上半年"成交量同比漲幅較高"、"省內漲幅較高"、"群眾反應強烈"這些概念,同樣沒有明確定義,留有較強的自由裁量空間,也給日后的執行留下了很大伸縮性。另外,"外地人購房比例較高"的城市,更加值得推敲。就現在已經執行限購政策的城市而言,這一比例就不低。據21世紀不動產數據顯示,成都本地人(含成都郊縣人員)購買二手房占交易量的58%;四川省內人員購買二手房占交易量的32%,;外地人購房占購買人群的10%.照此推算,非成都本地戶籍購房人口占到42%的比例。究竟怎樣的比例算是高,怎樣算是低,目前缺乏統一而嚴格的具體定義,擬限購城市難免以此討價還價
業內人士認為,那些沒有納入國家統計局統計范圍的城市,而房價漲幅等方面又超過上述城市,不排除有單邊上漲的可能。還有,如果新限購標準得以嚴格執行,又是以同比房價漲幅數據為根據,就二手房市場來說,遵義、常德、岳陽、濟寧、溫州5個還未限購的城市,漲幅較大,是否有可能被列入本輪限購名單?這些問題目前都不明確,人們大多在困惑中等待決策層的最終決定。
相關閱讀
一方面,新一輪的限購即將在前期房價上漲較快的二三線城市鋪開,對全國的樓市成交量和開發商業績帶來不小的壓力;另一方面,有調研稱,短期內民間資本不會大規模從房地產市場撤出。
昨日,高和投資董事長蘇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新一輪限購到來之際,"不撤出"對于房地產行業是個利好消息。
限購導致觀望
日前,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與高和資本聯合發布的《民間資本與房地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短期內,相對于其他的投資方式,房地產依然是較安全和回報率較高的投資方式。購房置業的傳統和住房消費的觀念轉變也尚需時日。因此,民間資本短期內從房地產市場中撤出的可能性不大。
而中長期看,城市化及土地資源稀缺性導致住房供需關系將長期處于偏緊狀態。調研中九成以上的受訪者對房地產市場保持信心,認為房地產業在未來10年內仍會保持高速發展。
為完成上述報告,高和投資聯合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共同組成課題組,歷時半年,走訪山西、鄂爾多斯、陜北以及浙江溫州等多地。
前一輪限購開始之后,不少城市都出現了成交量的大幅度下滑,而資金隨之轉入未限購的二三線城市,使得部分二三線城市房價出現較快上漲,新一輪的限購,又將這些城市納入其中。
中原集團研究中心提供的分析稱,根據住建部公布的新增限購城市5項建議標準,對目前尚未實施限購的42個二三線城市進行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洛陽、廊坊、丹東等13個城市屬限購高危城市,即最有可能被列入限購;汕頭、中山、淄博等16個城市屬限購可能城市,被限購的可能性次于前者。
中原集團研究中心根據公開渠道監測的數據,目前10家標桿房企在全國范圍內在建和在售的項目共計732個,其中有78%的項目分布在已出臺限購政策的46個城市中,其余22%的項目分布在未實施限購的65個二三線城市。
《中國證券報》報道稱,目前各省正將轄區內各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報送住建部,新一輪樓市限購名單最快8月底出爐。
雖然不會大規模撤出房地產市。撬睜偽硎,新一輪的限購會使得民間資本經歷一段時期的冷卻觀望。"他們不確定要把資金投向何處,未來的投資策略一定是趨向保守的。"在最初的限購令出來后,許多民間資本都轉向了商業地產和二三線城市。
不僅是房地產調控影響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目前我國對非法金融活動的整肅,也成為民間資本另一個觀望的理由。
蘇鑫表示,此次對民間資本進行調研的幾個區域,都有大量的地下錢莊,也都出現過問題,未來應該也會有問題出現。
而近期關注度最高的,莫過于江蘇泗洪縣轄內的地區出現大批通過非法集資方式籌集資金進行高息放貸的情況,該地甚至出現了"寶馬鄉".
資金去哪兒
不管是打擊非法金融還是房地產市場調控,蘇鑫表示,都會打擊投資者的信心。由于傳統投資渠道都出現了問題,因此這些民間資本可能轉向房地產信托,或者以私募股權基金、政府發債、REITs方式等途徑,未來民間資本以新型金融業態參與房地產業將漸成趨勢。不過蘇鑫也表示,這是一個樂觀的判斷,目前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參與其中。
大和資本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22日發布研究報告稱,開發商正在通過私募和信托的杠桿來調動中國龐大的私人資本,因為限購令和更高的房產持有與交易成本,中國的富裕群體也發現,房地產私募基金或者信托貸款比直接購房更好。
但是,對于這一輪抑制投機和投資的房地產調控而言,民間資本以新型金融業態進入房地產領域,是否會繼續推高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投資需求,從而加大調控的壓力?
孫明春表示,從開發商反饋的信息來看,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做好了糾偏的準備,包括價格和銷量。但是,這種糾偏作用可能很有限,因為開發商看上去準備充分,而且有大量社會資本(私人資本)去彌補銀行信貸緊縮的缺口。
不過,蘇鑫表示,民間資本進入信托、基金,有利于將房地產投資從需求端轉向供給端,也會增加供應。"如果沒有資金支持,開發商不增加新開工,不拿地,當需求放開的時候,就會出現供應跟不上的情況。"
但事實上,房地產信托已經出現了收緊的跡象。蘇鑫表示,還是應該允許這些投資渠道暢通。"現在大家認為只要是給房地產提供投資平臺都是錯的,但關鍵是這些資金沒地方可去。"